假如我在T日买基金,那其净值是以买的的那下时刻计算的吗?
你在T日任何时刻下单买基金,都是按T日收盘后计算的净值成交的。
而且,你在下单时根本不知道最终会以什么净值成交!
Step 1: 费曼式讲解 📚
想象你去菜市场买水果:
普通买卖(股票):
- 你:老板,苹果多少钱?
- 老板:5元一斤
- 你:好,我买2斤
- 立刻成交:10元,拿走苹果
基金买卖(奇怪的规则):
- 你:老板,基金多少钱?
- 老板:不知道,要等今晚市场关门后才能算出来
- 你:那我现在买?
- 老板:可以,你先给1000元,晚上算完价格后告诉你买到多少份
- 你:???
这就是基金交易的特殊之处:
- 你下单时不知道价格(净值)
- 要等当天股市收盘后,基金公司统计所有持仓股票的收盘价
- 算出净值
- 然后告诉你:你的1000元买到了XX份
🕐 基金交易的时间规则(核心)
规则一:T日15:00是分界线
中国股市交易时间:9:30-11:30,13:00-15:00
如果你在T日15:00之前下单:
- 按T日的净值成交
- T日晚上(通常20:00-22:00)公布净值
- 你才知道买到多少份
如果你在T日15:00之后下单:
- 按T+1日的净值成交
- 要等到T+1日晚上才知道结果
规则二:未知价交易
举例:
周一上午10:00,你下单买入1000元某基金
- 当时你看到的净值:1.2000元(这是周五的净值,已经过时了)
- 你不知道周一收盘后的净值是多少
- 可能是1.2500元(股市涨了)
- 可能是1.1500元(股市跌了)
周一晚上21:00,基金公司公布净值:1.2500元
- 你的1000元买到的份额:1000 ÷ 1.2500 = 800份
如果当天股市大跌,净值1.1500元:
- 你的1000元买到的份额:1000 ÷ 1.1500 = 869.57份
这就是”未知价交易”——下单时不知道成交价!
Step 2: 第一性原理拆解 🔍
为什么基金要用这种”奇怪”的规则?
从基础假设推导:
假设1:基金持有的是股票,股票价格实时波动
- 上午10:00茅台是1800元
- 下午14:00茅台是1820元
- 收盘时茅台是1810元
- 哪个价格才是”公平价格”?
假设2:基金需要对所有投资者公平
- 如果允许”实时净值”交易,会发生什么?
- 上午有人看到股市大涨,立刻买入基金 → 占便宜
- 下午有人看到股市大跌,立刻卖出基金 → 伤害其他人
推导:必须用统一的”收盘价”计算净值
- 统一时点: 每天收盘时(15:00)统一计算
- 用收盘价: 所有股票都用当天收盘价估值
- 延迟确认: 下单后要等收盘才能算出净值
这样做的好处:
- ✅ 对所有投资者公平(都用同一个价格)
- ✅ 防止短期投机(你无法”高抛低吸”)
- ✅ 减少交易冲击(不会因为大额申购赎回影响市场)
与股票交易的本质区别
| 维度 | 股票 | 基金 |
|---|---|---|
| 价格确定 | 实时撮合,供需决定 | 每日一次,净值计算 |
| 成交时间 | 立即成交(秒级) | T日或T+1日收盘后 |
| 价格透明 | 下单时知道价格 | 下单时不知道价格 |
| 交易对手 | 其他投资者 | 基金公司 |
| 是否可高抛低吸 | 可以(日内交易) | 不可以(T+1规则) |
第一性原理解释:
股票:
- 在交易所撮合交易
- 价格 = 买方愿意出的最高价 vs 卖方愿意接受的最低价
- 实时波动,供需决定
基金:
- 不在交易所交易(场外基金)
- 价格 = 基金净资产价值(NAV)
- 每日计算一次,资产价值决定
Step 3: 巴芒式洞察 💡
巴菲特会怎么看这个规则?
> “如果你不能持有一只股票10年,就不要持有10分钟。”
巴菲特会说:
- T日还是T+1日成交,有什么区别吗?
- 如果你是长期投资者,今天的净值是1.2还是1.25根本不重要
- 10年后,这点差异会被时间抹平
- 真正重要的是:这个基金持有的资产质量如何
实际建议:
- 不要纠结于”买在最低点”
- 定投策略:每月固定时间买,不用管净值高低
- 长期来看,择时收益远小于持有时间
芒格的逆向思维
> “反过来想,总是反过来想!如果基金允许实时交易,会发生什么?”
思想实验:
假设基金可以像股票一样实时交易:
早上10:00:
- 突发新闻:茅台业绩大增
- 所有人冲进来买持有茅台的基金
- 基金被迫用很高的价格买茅台(推高股价)
- 下午茅台涨了20%
下午14:00:
- 大家看到涨太多了,纷纷卖出基金
- 基金被迫卖茅台(压低股价)
- 股价暴跌
结果:
- 短期投机者获利
- 长期持有者受损(基金被迫高买低卖)
- 市场波动加剧
芒格的结论: > “T+1规则和未知价交易,是为了保护长期投资者,惩罚短期投机者。这是聪明的制度设计。”
实战场景分析
场景1:你想买基金,但担心买贵了
❌ 错误思路:
- 等股市跌了再买
- 想抓住”最低点”
- 每天盯着净值看
✅ 正确思路(巴菲特式):
- 判断基金持有的资产是否优质
- 如果优质,现在就买,别等
- 用定投分散风险(每月买一点)
巴菲特名言: > “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。” > > 翻译:不要等市场”告诉你”什么时候该买,市场永远不会给你明确信号。
场景2:周五下午14:50,你突然想买基金
选择A:立刻下单(15:00前)
- 按周五净值成交
- 周五晚上知道结果
选择B:等到周一再买
- 按周一净值成交
- 周一晚上知道结果
芒格会说:
- “如果你连等一个周末都等不了,你不配做投资者。”
- 真正的问题:你是因为分析后决定买,还是因为冲动?
- 如果是冲动,周一清醒后可能就不想买了
🎯 完整交易流程详解
申购(买入)基金的完整时间线
T日 10:00(周一上午)
- 你在支付宝/天天基金等平台下单
- 支付1000元
- 系统提示:”预计按T日净值成交”
T日 15:00(周一收盘)
- 股市收盘
- 基金公司开始计算净值
- 统计所有持仓股票的收盘价
T日 21:00(周一晚上)
- 基金公司公布净值:1.2500元
- 系统计算你的份额:1000 ÷ 1.2500 = 800份
- 你在APP上能看到:持有800份
T+1日(周二)
- 份额正式确认
- 你可以查看当天的盈亏了
T+2日(周三)起
- 你可以赎回(卖出)基金了
赎回(卖出)基金的时间线
T日 10:00(周三上午)
- 你决定卖出800份
- 系统提示:”预计按T日净值成交”
T日 21:00(周三晚上)
- 净值公布:1.3000元
- 你的赎回金额:800 × 1.3000 = 1040元
T+1日(周四)
- 赎回申请确认
T+2日或T+7日(周五或下周三)
- 钱到账(不同基金到账时间不同)
- 货币基金:T+1日到账
- 股票基金:T+2至T+7日到账
💡 特殊情况
场内基金 vs 场外基金
场外基金(我们刚才讲的):
- 在支付宝、天天基金等平台买
- 按净值交易
- T+1确认
场内基金(ETF):
- 在股票账户买(像买股票一样)
- 按实时价格交易
- 立即成交
- 例如:沪深300ETF(510300)
场内基金可以”即时成交”!
- 但它的价格不一定等于净值
- 可能有溢价或折价
- 更复杂,新手慎入
节假日怎么办?
规则:
- 基金只在交易日计算净值
- 周末、节假日不更新净值
例子:
周五15:00后下单:
- 按下周一的净值成交(跳过周末)
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5:00后下单:
- 按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的净值成交
- 可能等7天才知道结果!
巴菲特会说: > “如果你连一个春节假期都不敢持有基金,你还是别投资了。”
⚠️ 新手常见误区
误区1:”我要等净值低的时候买”
❌ 错误:
- 你看到的净值是昨天的
- 今天收盘后净值可能更高
✅ 正确:
- 看基金持仓质量,不看净值绝对值
- 净值1元和净值3元没有”贵贱”之分
误区2:”我上午买了,怎么还没份额?”
❌ 错误预期:
- 以为立刻就能看到份额
✅ 正确理解:
- 要等T日晚上净值公布后才能看到
- T+1日才正式确认
误区3:”市场暴跌,我赶紧15:00前卖出”
❌ 问题:
- 你卖出还是按当天收盘净值
- 当天已经跌了,你的净值已经跌了
- 来不及”止损”
✅ 教训:
- 基金不适合做短期交易
- 如果想灵活交易,买股票或场内ETF
🎓 巴菲特的终极建议
> “如果你不能承受50%的波动,你就不配拥有100%的收益。”
关于交易时机:
别纠结T日还是T+1日
- 长期投资,这些细节不重要
- 重要的是持有时间和资产质量
定投是最好的策略
- 每月固定日期买
- 不管净值高低
- 用时间平滑波动
忘记账户密码
- 巴菲特开玩笑说:”最好的投资策略是买入后忘记密码”
- 别每天盯着看,心态会坏
📝 总结
基金交易时间规则:
T日15:00前下单 → 按T日净值成交 → T日晚上知道份额 → T+1日确认T日15:00后下单 → 按T+1日净值成交 → T+1日晚上知道份额 → T+2日确认
核心原则:
- 下单时不知道成交价(未知价交易)
- 按收盘后计算的净值成交
- 所有人都用同一个价格(公平)
投资建议:
- 不要试图”择时”(抓低点)
- 定投策略最适合普通人
- 关注资产质量,不关注交易细节
